大亞灣核泄漏?只是管道有缺陷
大亞灣核泄漏?只是管道有缺陷!
前日,新浪微博上有人發帖稱:“大亞灣核電站1號反應堆上月發生8年來最嚴重的核輻射泄漏事件。
中廣核新聞發言人表示,情況并非如此,只是管道略有缺陷,并已經完成缺陷處理,缺陷未對電站工作人員、公眾和環境產生影響。”
“泄漏”出的是硼水 沒輻射物
前日,新浪微博上有人發帖稱:“大亞灣核電站1號反應堆上月發生8年來最嚴重的核輻射泄漏事件。核電站上月23日發現冷卻反應堆的喉管出現裂紋,滲漏出帶有輻射的化學物質,屬國際核事故級別中第一級的‘異常事件’,分量相等于人體照20次X光。”
在大亞灣核電站給記者的一份《關于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大修例行檢查期間發現管道缺陷的情況說明》上,詳細地解釋了這次事故的經過:“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按計劃于10月22日開始第14次停機換料大修。在10月23日的例行檢查中,發現大修時使用的余熱排出系統的一段管道附近地面有少量硼結晶,經過仔細查找,于10月26日下午確認該管道上有一處缺陷。通過收集美國、法國和日本等國核電站的運行信息,發現部分核電站的相同結構的管道也曾出現過此類缺陷,已有成熟的技術處理方法。”據悉,發現缺陷的時候,核反應堆已經停止運作。
一位在核電站工作過的內部人士分析稱:“硼是一種非金屬元素,用于制造合金,也可用作原子反應堆的材料。在自然界中,硼只以其化合物形式存在著(像在硼砂、硼酸中,在植物和動物中只存在有痕量的硼),主要用于冶金(如為了增加鋼的硬度)及核子學中,因為它吸收中子能力強,”他指出:“在核電站中,一回路的反應體中使用的是硼水,用于吸收中子,作用是預防輻射、減慢反應堆運作。由于硼水濃度不同,結晶點不同,有的硼水在30多攝氏度情況下就發生結晶,這就是為什么在地面能發現硼結晶的原因了。”
國際核事件共分七級 一級最低
中廣核新聞發言人對記者透露,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核事件分級準則,電站將其確定為一級事件進行管理,用于糾正偏差,查找根本原因,進行電站內部經驗反饋和外部經驗共享。他向記者解釋,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共分七級,最低為一級,最高為七級,“一級運行事件,是指偏離正常狀況,其后果不會對電站員工、公眾和環境產生影響,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據這位發言人透露,按照相關法規,電站已向國家環境保護部華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和國家核安全局進行了通報。該發言人指出,核電站已經開始缺陷處理,已于11月16日完成。1號機組的大修工作正在有序開展,計劃于11月底結束。他強調:“該缺陷未對電站工作人員、公眾和環境產生影響。”
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黨群工作部經理高歌解釋說,此次事件沒有對公眾和環境造成任何影響,主要的影響人群是參與大修的檢修人員。據了解,目前有15個工作人員參與檢修,接受的照射劑量總共為0.7個毫希伏,大約相當于平均下來每個人照了一次X光。而目前國家標準是每個人5個毫希伏,大亞灣核電站的標準是每個人2個毫希伏。